「牽罟走村」:國海院帶領民眾認識 頭城港口社區傳統漁法與社區記憶

【記者吉雄世/綜合報導】為持續深化國人對海岸聚落與海洋文化的理解和參與,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於7月19日上午,在宜蘭頭城港口社區舉辦「牽罟走村:港口社區海洋文化走讀體驗活動」,邀請民眾走入在地,並特別安排蘭陽博物館展區導覽宜蘭海洋文化,認識傳統漁法與社區歷史,體驗前人與海共生的智慧。
該活動邀請「港口社區發展協會」與在地文史團隊「海島紀實」擔任導覽員,帶領參與者穿梭於社區巷弄之間,介紹港口社區的發展脈絡、地方信仰中心董慶寺的歷史沿革,以及百年傳承的「牽罟」文化。從信仰到生活,從漁法到海洋,參與者以腳步踏溯港口社區與海洋文化的深厚連結。
牽罟是傳統漁村常見的集體捕魚方式,透過人力協作將魚網從海中緩緩拉回岸邊,不僅考驗體力,更展現漁民與海共存的智慧。本次活動也帶領參加民眾參訪蘭陽博物館,介紹宜蘭沿岸的漁業型態與海洋生態,說明牽罟漁法與其他傳統漁具在不同歷史階段中的角色與轉變。從港口社區的在地敘事,延伸至區域尺度的海洋文化脈絡,讓民眾以更完整的視野,理解海岸聚落發展與居民長久積累的用海智慧。
國海院院長陳璋玲表示,活動透過導覽港口社區與講解傳統漁法牽罟,推廣在地海洋文化與歷史記憶,讓民眾以親身參與的方式,深入理解人與海洋之間的深層連結,感受傳統勞作中的合作精神與文化價值。未來國海院也將持續結合在地資源與研究成果,辦理更多具備文化內涵的海洋教育活動,吸引更多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走入海洋。
圖1:社區講師帶領學員參觀港口社區罟寮
圖2:講師引導學員走讀港口社區
圖3:講師於蘭陽博物館介紹宜蘭海洋文化
圖4:「牽罟走村:海洋文化走讀體驗活動」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