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二次手術,5成患者忍痛拖延不治療,導致雙側髖關節全崩壞!醫:掌握換髖兩大關鍵,提升術後成效,再增10年續航力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長輩總覺得走路卡卡,大腿外側和臀部有痠痛感,無法長時間走路? 上述症狀很有可能是髖關節發出的警訊!台灣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平均約有兩萬人因退化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等疾病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使疼痛獲得緩解,並且重新找回活動能力。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醫師說明,部分患者因考量人工髖關節有使用年限限制,擔心未來需要二次手術,因而選擇忍痛拖延手術,反加速另一側關節磨損,臨床上許多案例也因此需接受雙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李炫昇院長提醒,換髖手術已相當成熟,也有以超耐磨材質製成的人工髖關節可以選擇,有效提升人工髖關節使用年限,籲患者應及時就醫勿拖延。
***忍痛拖延手術恐致雙側髖關節損壞,醫籲:「及早治療」***
15年前,50多歲的上班族張先生,因步行疼痛影響工作而來到醫院就診,經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醫師診斷為退化性髖關節炎,且關節已嚴重磨損,經評估需進行手術換髖治療。但患者害怕過早置換髖關節、之後恐要再次開刀,因此以工作為由拖延治療,長年仰賴止痛藥來緩解疼痛,直到65歲退休後才再次找上陳主任準備進行手術。但此時另一側原本健康的髖關節也因過度承受壓力而加速損壞,不得不置換兩側人工髖關節。陳崇桓主任指出,這樣的案例並不罕見,門診逾5成患者因對手術不了解,寧願忍痛也不願意接受換髖手術。
根據歐洲統計報告指出,置換人工髖關節後,需再次開刀翻修的常見主因為:墊片磨損、髖臼杯鬆脫、以及髖關節脫臼。陳主任進一步說明,患者如忍痛拖延手術,讓退化的髖關節持續磨損,骨頭將越磨越少,增加手術困難度,並影響術後成效。患者因疼痛而避免使用患部行走時,除了加速另一側的磨損,也會讓患側肌肉萎縮無力,導致未來術後增加脫臼機率。陳主任呼籲當髖關節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害,應盡早接受置換手術,提升良好預後機率。
***手術純熟成功率高,想要放心長期使用,耐磨、穩固成關鍵!***
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李炫昇院長表示,過去傳統手術需要從大腿外側或後方切開十五公分以上的傷口進行置換,患者術後臥床及復健的時間也較長,但現在微創手術技術精進,可以避免破壞韌帶與肌肉組織,有效縮小傷口並減少患者術後癒合時間。李院長提醒,台灣置換人工關節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9%,在手術技術純熟的情況下,主要影響髖關節能夠長期使用的關鍵在於材質是否耐磨抗氧化、以及能否與患者本身的骨頭緊密結合:
關鍵一:維他命E提升耐磨強度,使用年限大躍進
寶建醫院李炫昇院長指出,民眾在選擇人工髖關節時,需考量墊片能否長期承受磨損。傳統材質墊片在植入人體後容易氧化磨損,新一代超耐磨墊片則透過特殊製程技術加入維他命E,提升抗氧化能力,並減低磨損率,可再多增加10-20年以上的使用年限。此外,維他命E墊片相較傳統材質墊片更加輕薄強韌,能為患者爭取更大的活動角度,並提供更安全的包覆,降低脫臼造成的二次手術風險。
關鍵二:3D列印重塑骨骼結構,人工髖關節更穩固
寶建醫院李炫昇院長進一步說明,除了選擇耐磨材質外,也要考量人工髖關節與自身骨頭的結合度,而髖臼杯是穩固人工髖關節的重要關鍵。相較於傳統髖臼杯,3D列印髖臼杯模擬真實人體骨骼,其表面孔徑有助於骨細胞生長,讓髖臼杯能夠與患者的骨骼緊密結合,減少鬆脫發生率。此外,對於骨質條件不佳或是骨質疏鬆的患者來說更是一大福音。
人工髖關節是陪伴患者的重要夥伴,李院長建議患者與專業醫療團隊評估自身使用狀況選擇最合適的材質,來降低關節磨損、脫臼、鬆脫的機率,以提升人工關節使用年限。
***65歲香港女士雙側股骨頭壞死 跨海置換新一代超耐磨抗氧化維他命E墊片術後復原快速 返鄉展開健步如飛新生活***
一位定居香港的李女士因雙側髖關節劇烈疼痛,經醫師診斷確診雙側股骨頭壞死,需盡快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然香港安排公家保險手術需要至2030年才能進行,眼看李女士情況無法繼續拖延,經友人輾轉介紹,立即跨海至屏東寶建醫院接受治療。
屏東寶建醫院李炫昇院長評估李女士年齡、活動狀況,以及術後無法在異地長期停留等考量,施予微創手術換置人工髖關節,縮小患者手術傷口並爭取最短的復原時間。在人工髖關節的材質選擇上,李女士選擇新一代超耐磨抗氧化維他命E墊片,來減少墊片磨損,並延長使用年限。同時由於女性普遍體型小於男性,髖臼杯尺寸選擇有限,維他命E墊片輕薄強韌的特性,可以為患者爭取更多關節活動空間,大幅降低將來發生脫臼的機率。
李女士回憶其跨海療程,很感謝屏東寶建醫院的協助,讓她在2021年12月22日入住隔離病房並經過Covid-19嚴密篩檢後,隨即接受手術治療,因為術後快速恢復,在2022年1月18日即搭高鐵北上至桃園機場,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治療返回香港,享受健步如飛的新生活。
*** 68歲女士雙側退化性髖關節炎 術後髖臼杯鬆脫 害怕二次手術強忍疼痛 置換3D列印髖臼杯重建穩固關節 快樂享受樂齡生活***
68歲林女士五年前因兩側退化,接受左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不料術後竟面臨髖臼杯鬆脫的窘境。原應當立即再次接受手術治療,林女士自白首次手術失敗的陰影,遲遲不敢接受二次手術,日常起居皆倚靠尚未手術的右腳勉強支撐,日夜強忍疼痛,也因此導致長短腳情形,就連簡單的日常起居深受影響。
林女士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到屏東寶建醫院求診,李炫昇院長建議林女士先治療尚能支撐行走的右髖關節,再來重建嚴重受損的左髖關節。李院長透過微創手術置換右髖關節,避免破壞林女士的韌帶以及肌肉組織,當右側恢復良好後,除了將林女士右髖關節股骨頭移植到左側外,這次更搭配3D列印髖臼杯,利用與真實骨骼相仿的結構,讓骨細胞深入生長,幫助林女士重建穩固的左側髖關節,將日後發生鬆脫的機率降到最低。
林女士表示雖然第一次的治療經驗讓她非常害怕人工髖關節手術,當時忍受強烈疼痛的生活也苦不堪言,很慶幸第二次手術在屏東寶建醫院治療,讓她能夠揮別過往的鬱悶生活,快樂享受樂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