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盛情鉅獻 感受臺灣「藝術的福爾摩沙時代」 新增大南方藝術視點

0 0
Read Time:1 Minute, 43 Second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是為紀念臺灣文化協會創立100週年,回應百年以前的先覺者與藝術家在黑暗時代中追逐臺灣文化啟蒙的信念,展覽自5月21日起至9月18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下稱高美館)盛大呈獻,除了承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下稱北師美術館)原有內容外,更新增屬於臺灣南方的文化觀點,透過藝術作品與文獻共構,映射臺灣文協「文化向上」的行動與精神,同時也展開新一波「南方文藝復興」的探尋之旅。
《光》高雄展出由文化部、高雄市政府與高雄市文化局指導,高美館偕北師美術館與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主辦。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於5月21日於高美館開幕式中表示,塵封半世紀的黃土水作品〈甘露水〉再現,是2021年藝文界的重要大事,文化部在李永得部長,與林曼麗教授、張氏家族和許多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座雕塑鉅作由文化部永久典藏,並透過展覽得以再次呈現在大眾眼前,她讓現今的我們看見百年以前的臺灣藝術家如何以強烈的信念與盼望,為創作臺灣的「藝術上的福爾摩沙時代」而努力,也盼在這因疫情嚴峻受到考驗的時代,以「光」的力量指引人們昂首向前,獲得面對未來的力量。
陳其邁市長表示,《光》這項具有「臺灣文藝復興」壯志的重要研究展,以藝術、歷史、文學、戲劇等各領域能量所匯聚的知識之光,照亮高雄這座城市,這群百年以前的文協先賢與藝術家,在創作中寄寓著對臺灣新文化的信念與期盼,〈甘露水〉作品以昂首向上、迎向光明的模樣,乘載著臺灣社會的百年追求,正如一世紀以後的現在,人們渴望而熱烈追求的臺灣民主與自由那勇敢無畏的姿態。
陳其邁也說,展覽得以來到南臺灣展出,要特別感謝文化部李永得部長與蕭宗煌次長、總策劃林曼麗教授的支持,更有熱愛藝文的高雄在地企業與友人–楠弘柏正企業蘇振輝董事長、義大癌醫院洪朝明院長的慷慨贊助,展覽才能夠順利展開,疫情漸歇後,歡迎高雄市民與南臺灣的朋友能夠到美術館欣賞這場珍貴的展出,也期許〈甘露水〉一作所象徵破土而出的生命之光,為眾人帶來平安幸福的生命甘泉。
史哲副市長則表示,百年以前這群先覺者懷抱熱愛臺灣的心,無畏無懼地在黑暗時代追尋自由之「光」的精神,透過本次《光》展再現,讓眾人得以觀見臺灣現代性脈絡的呈現。而這次是〈甘露水〉和許多前輩藝術家的不朽之作首度來到高雄展出,相信這股勇敢而自信的力量,將會透過展出跨越世紀,傳承給新一代的臺灣人,持續為臺灣在藝術、文化、設計領域的世界舞台上傳遞力量;以《光》現代的降生、自我啟蒙作為開端,接續7月金曲獎在高雄、8月臺灣文博會在高雄、10月台灣設計大展在高雄,期望在高雄迎來臺灣藝術文化設計的福爾摩沙時代。
《光》一展集結眾人之力,在迎接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週年的2021年,由林曼麗教授擔任展覽總策畫,與周婉窈、劉柳書琴、石婉舜、蔣伯欣、陳慧先、陳允元與吳俊瑩等學者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考察一百年之前的時空背景,將研究範圍擴延至歷史、文學、戲劇、攝影、影像、社會運動等,深入藝術家創作中隱含的人文內涵與革新精神,以多重視角回訪一百年前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李玉玲館長說,此次在高美館的展出,將是一場照向南方的『光之進行式』,希冀透過《光》的引入,展開新一波的南方文藝復興。高美館近年重新梳理了創館時「南部關懷」的使命,轉向「大南方多元史觀(South Plus)」的同心圓策略,因此本次邀請藝術史學者蔣伯欣偕高美館策展團隊共同完成、補綴南方的新視點,也幸獲藝術家家屬、收藏家,以及借展單位無私地分享出借珍貴的作品,期盼以《光》展作為一份邀請,與南部的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以及大眾共同探尋、編織、譜出屬於南方的新文化軸線,讓此次展覽在意義上不只是個巡迴展,而是讓這道引入南方的「光」,折射出更多元的視角。
***「光」之進行式,新增臺灣之南的文化軸線***
《光》一展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個子題出發,由內而外探討創作者如何從自我覺察的迸發進而書寫社會,勾勒個人和社會的交融與抵抗。展覽進入高美館後,更延伸呈現1923年文協本部南遷後的深化與轉進,此次新提借高美館,及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美術館、李石樵美術館、呂雲麟紀念美術館等館所典藏作品和文獻史料,包含高美館所藏的藝術家黃清呈於40年代所作〈頭像〉即是首件被列為重要古物的現代藝術,另有陳澄波畫作〈西湖春色(二)〉與〈紅襪裸女〉,還有李石樵鉅作〈建設〉、劉啟祥〈紅衣〉、林玉山〈木棉花〉等皆各有故事。同時,策展團隊亦將展覽中另一子題「影像的運動・運動的影像」擴大展出,探討死亡事件、勞動主題如何被運動者作為抵抗的素材。
此外,高美館為《光》特別設計了一系列的主題講座,以「光的追尋Kng ê tsáu-tshuē」為題,邀請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蕭瓊瑞(臺灣美術史研究者、藝壇名講)、林承俊(霧峰林家頂厝法人代表)等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透過知性而日常的跨域風格深入淺出引導觀眾更加認識文協時代與相關人物的趣聞。而在館內展覽上,高美館亦延長美術館三樓典藏常設展《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南方作為相遇之所》之展期至9月,期盼以常設展中多件「關鍵典藏」來回應《光》展探索的臺灣文化啟蒙樣貌,為觀眾提供欣賞「光」展之後的另一延伸體驗,感受文協引領的文化運動在1930-1960年代對南臺灣美術發展的影響。更多展覽資訊請至高美館網站(www.kmfa.gov.tw)或官方Facebook、Instagram「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期:2022年5月21日 – 2022年月9月18日。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光的追尋Kng ê tsáu-tshuē》跨域講座
時間地點:6-9月|週六或週日下午2:00-4:00|高美館地下樓演講廳
活動票價:單場全票150元(優惠票75元,詳官網);套票(雙人/場)150元
日期 講者 講題
6/12(日) 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光,遮蔽,及其再現: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年回顧與省思(臺語演講)
6/26(日) 蕭瓊瑞│臺灣美術史研究者、藝壇名講 重新認識黃土水
7/10(日) 林承俊│霧峰林家頂厝法人代表 派對咖林獻堂–三老爺的藝文生活
7/16(六) 黃震南│藏書家 日本時代文青必讀即時榜
8/14(日) 徐聖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劇、賭、歌、舞──1920、30年代臺灣的庶民文化、流行文化和娛樂政治
8/21(日) 黃裕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樂為世界人」特展策展人 文化唱歌–1920年代的社運戰歌
9/4(日) 李政亮│臺灣電影史研究者、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光的作用:銀幕裡的殖民與抵殖民啟蒙
9/18(日) 彭雅倫│《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主理人 光與難言之影:從「補遺1920-40年代臺灣美術史」之可能,談彭瑞麟攝影中的「原鄉」與「異國」

Happy
Happy
0 %
Sad
Sad
0 %
Excited
Excited
0 %
Sleepy
Sleepy
0 %
Angry
Angry
0 %
Surprise
Surprise
0 %

About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