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媒文化幕後推手部落大學開課 肩負使命傳承排灣族傳統祭典

靈媒文化幕後推手部落大學開課 肩負使命傳承排灣族傳統祭典1

【記者吉雄世綜合報導】屏東縣政府舉辦《靈媒與她們的產地》特展,揭開原住民部落古老信仰的神秘面紗。在部落大小祭儀中,靈媒扮演族人與祖靈之間的橋樑,受到時代變遷與外來宗教影響,部落傳統信仰、靈媒制度面臨挑戰,出身於春日鄉靈媒家族的翁玉華,從協助具靈媒身分的母親開班授課到自己成為部落大學資深講師,推廣靈媒文化不遺餘力。

屏東縣力里系部落去年舉辦五年一度的人神盟約祭(maljeveq),善靈駐守部落庇佑族人一年,今年即將迎來送靈祭(pusaw),恭送善靈回歸靈界,縣府原住民處表示,全台僅剩不到10個部落仍依排灣族傳統進行人神盟約祭,部落大學依族群規劃在地課程,講師翁玉華7月起開設課程「是結束也是開始-力里系部落送靈祭禮俗」,連續六週在歸崇聚會所授課,使學員學習到符合其文化脈絡的在地知識。

翁玉華的母親翁菊治,在世時為力里系的主祭靈媒,習俗規定靈媒隔代遺傳,翁玉華雖然不是靈媒,但從小陪伴母親執行各項靈媒工作,成為靈媒文化重要的幕後推手。「我只是一個推動者」她說,靈媒有所謂的師父,不過師徒間多以口傳記憶,有感於靈媒面臨斷層危機,她帶著錄音機、攝影機到祭場,記錄下祭詞、進行方式與其文化意涵,將母親抄寫的片假名轉為羅馬拼音,用書寫系統建立起繁複的歲時祭儀程序。

靈媒吟誦的祭詞,記載排灣族各部落的來源歷史、古老的南島語言、禮俗規範,包辦從出生到死亡、從個人到全部落,人類群體的各項禮節與祭儀,靈媒文化的復振,也代表了原住民文化的延續。所幸,年輕一輩的族人加入傳承行列,新生代排灣族靈媒胡雅雯、力里族群文化協會總幹事蘇木良都是這堂課的助教,參與學員男女不拘,個個勤抄筆記,討論熱烈。

113年升立靈媒的陳秀珠也是學員之一,今年61歲的她表示,受到祖靈感招時身體病痛不斷、事事不順,甚至連她的家人也遭遇不尋常的事件,直到接受祖靈賦予她的靈珠,情況才好轉,即使習巫之路艱辛,她仍認為「必須要學」,除了跟著師父外,也要從各管道學習。

排灣族力里系maljeveq今年登錄屏東縣民俗類文化資產,力里系包括力里與歸崇部落,共有12位靈媒,靈媒人數比其他鄉鎮都多。翁玉華表示,人神盟約祭與送靈祭是排灣族唯二供俸祖靈的祭典,傳統領袖、祭司、靈媒、族人各司其職,部落組織的完整攸關祭儀文化的延續,她也坦言,早期西方宗教傳教的聲音很大,由於春日鄉北三村有五成以上的族人堅信傳統信仰,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們的聖誕節我們去,我們的人神盟約祭他們也可以參與」,才逐漸形成共融的環境。

原住民處表示,《靈媒與她們的產地》特展揭開部落信仰,蒐羅縣內40多位靈媒的真實故事,即日起至10月26日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屏東原民館展出,也同步在「開放博物館」數位策展上線,邀請民眾感受靈媒與祖靈同行的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