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與地方對話的 《展高雄系列:不梓有漁!?─梓官特展》

0 0
Read Time:42 Second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在高雄想買新鮮現撈的漁貨最先想到的就是位在梓官區、南臺灣最大的蚵仔寮漁港。而梓官區除了漁業發展蓬勃,同樣是高雄重要的蔬菜集散地。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第16檔「展高雄」系列特展聚焦梓官,於203多功能室推出「展高雄系列:不梓有漁!?─梓官特展」,一窺可農可漁的梓官,如何造就「北農南漁」的地域特色,並將農、漁兩大產業推向更專業化的地位。
8月3日的開幕式,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高雄市梓官區公所課長楊玥珍、高雄市梓官區農會主任吳昭璇、高雄市梓官區梓平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蔣惠玲與總幹事蔣菁芬、梓平生態有機農場負責人李法憲、高雄市文史研究者李文環、外交部南部辦事處處長沈正宗、AIT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高雄市梓官區漁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李旭騏皆到場參與,現場由蚵寮國中帶來輕快口琴演出展開序幕。
梓官區公所課長楊玥珍提到過去梓官較默默無聞,但只要說出「蚵仔寮」大家就會聯想到「現撈仔」,而蚵仔寮就在梓官。除了漁業,梓官農業也很出名,每當颱風天,市長都會特別視察菜量供應,因為這裡有重要的蔬菜專業區,年末將會舉辦「梓感農村生活節」,邀請大家除了來看展,也可以實地走訪參與。
梓官區農會推廣部主任吳昭璇提到,早期梓官種蔗交予糖廍的農作模式,經過長期磨合,發現種植短期葉菜便可以在25至40天內收成讓一家溫飽。從工具與技術不斷改良延長蔬菜保存期限,從實體行銷到電子銷售農業一直在進步,農業與生活息息相關,邀請大家來認識梓官出產的葉菜和水稻。
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致詞時表示,展高雄系列的展覽一直受到許多人喜歡,透過大量資料收集與整理,才能建構大高雄完整的文化風貌。梓官位在高雄濱海的平原,對於高雄產業發展是很重要一環。回溯百多年以來半農半漁的特性,隨著時間表現的更精緻與專業,特展農漁並進,展現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圖樣。
從地圖上看梓官區位於橋頭區左側,早在300多年前先民拓墾時便奠定下產業基礎,至今都是高雄產業發展軸線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梓官特展以農漁兩大產業為敘事主軸,輔以老照片、古地圖、歷史文獻、田野訪查、影音資料及各式實體物件等,加入生活的圖像,提供大眾看見更為完整的梓官文化紋理,按圖索驥地細究地方深厚的歷史文化縱深。
特展分為4大區域,首先「梓官入門」描繪梓官不同時期的區域變化及地理環境,除了地名由來,更介紹僅留地籍的「消失的村落」,並由典寶溪鋪陳梓官發展農、漁產業所需的自然條件。第二展區「北邊梓官菜多多」,以梓官中崙城隍廟現存具代表性的〈嚴禁惡丐強索潑擾碑記〉開啟從清代迄今的農業發展脈絡,點出梓官蔗作農業發展,到二戰後逐步成為高屏地區重要的葉菜生產及蔬果集散據點的轉變。
第三展區「南邊漁鮮夠海派」則追溯梓官漁業發展歷程,從清代的養殖魚塭、烏魚產業帶來的輝煌歷史,到今日蚵仔寮漁港成為遠近馳名的「現撈仔」漁獲交易所在地的產業型態。展場中還能透過互動遊戲「漁運籤」讓觀眾模擬漁民詢問烏魚汛期好壞。
梓官除了農、漁業發達,集結地方力量發起的「蚵寮小搖滾」近幾年受到年輕人的青睞,讓在地的潮流吸引年輕族群回流。來到最後一區「地方放送台」,館方邀請來自地方不同產業的人們,透過一人一物,敘說著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點滴與期待。
「展高雄特展」為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後,高史博以文化行旅的概念,展現原高雄縣的多面向文化,從文史角度出發到近況發展,期盼讓大眾更深刻地認識在地故事,且能實地走訪各區感受來自土地的溫度。特展詳情請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官網(http:// khm.org.tw/)或Facebook搜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粉絲專頁。(圖:高史博提供)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展高雄系列:不梓有漁!?─梓官特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10月29日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二樓203多功能室

Happy
Happy
0 %
Sad
Sad
0 %
Excited
Excited
0 %
Sleepy
Sleepy
0 %
Angry
Angry
0 %
Surprise
Surprise
0 %

About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