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財金系學生黃彥傑 赴日姊妹校交換 參與祇園祭 展現文化深度交流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被譽為日本三大祭典之一的「祇園祭(Gion Matsuri)」每年7月在京都盛大舉行,巨大的山鉾緩緩穿梭於市區街頭,參與者肩扛鑾轎,步伐一致、氣氛莊嚴。今年隊伍中多了1位「台灣囡仔」,來自國立高雄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財金系)學生黃彥傑,他身穿白色法被,與當地居民共同扛抬神轎、執行傳統儀式,展現高大學生深入跨文化現場、實踐國際參與的行動力。
黃彥傑於今(2025)年4月申請高大姊妹校──日本同志社大學商學部進行交換。課堂上,他專注於財金相關領域的學習,並逐步適應全日文授課與跨文化溝通的挑戰,學術與語言能力皆有所提升。 交換期間,他有幸參與祇園祭的籌備與現場執行工作。祇園祭起源於西元869年,最初為驅除疫病的宗教儀式,後發展為融合山鉾巡行、神事儀典與民俗活動的盛大節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並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無形文化遺產。
過去祇園祭多由當地世襲家族負責籌辦,極少開放外國人參與。近年來,因應日本社會結構改變與人力短缺等因素,祭典才有限度開放國際學生加入。黃彥傑正值此歷史轉折點,成為少數參與者之一。
「祭典前我們必須接受一系列團體訓練,了解祇園祭的由來、文化背景,以及工作中的注意事項與禁忌。最困難的部分是語言隔閡,許多傳統用語無法透過翻譯軟體正確理解。」黃彥傑分享道。但在日本同儕協助下,他逐步克服障礙,也在互動中提升語言能力,更深入融入當地生活與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黃彥傑也因參與祭典,接受關西電視台(カンテレNEWS)現場訪問,相關報導登上 Yahoo! 日本新聞,獲得當地正面關注。
黃彥傑表示,感謝高雄大學提供出國交換的機會,讓他有機會實地體驗當地生活與文化脈絡。「現在科技雖然進步,但真正理解他國文化,還是要靠與當地人共事、共感。」他強調,能實際參與祭典儀式,不只是文化交流,更是一種跨文化理解的深度實踐。
高雄大學長期鼓勵學生參與海外學習,目前已與全球377所姊妹校簽署合作協議,涵蓋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與非洲地區。校內國際事務處也協助學生申請各項獎助學金,並可搭配教育部「學海飛颺」與「學海惜珠」計畫,降低經濟負擔,擴大國際參與機會,致力培育具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圖1:高雄大學財金系學生黃彥傑,今年申請日本姊妹校同志社大學商學部,交換期間積極融入當地文化,日前參與日本三大祭典之一的「祇園祭(Gion Matsuri)」。
圖2:高雄大學財金系學生黃彥傑赴日交換期間參與「祇園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