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房屋非結構物的安全 陽明國中學生探究競賽勇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獎

0 0
Read Time:23 Second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去年台東池上發生規模5.2級以上的地震,觸動陽明國中學生探究房屋非結構物的安全,著手研究建築物外牆包括招牌、瓦斯管等安全性,作品參賽今年「2023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勇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獎;另摘下教師組第三名榮耀。
因為在去年台東池上地震的新聞報導中看到發生地震時,有些建築物雖然沒有發生倒塌毀損,但建築物外牆的招牌、瓦斯管、水管等管線卻在地震發生時發生掉落、錯動,引發了二次災害。
觸動陽明國中學生李佳欣、林婕瀅、王璿宇、吳柏廷等四位同學以「房子穩了,然後呢?探討地震對房屋非結構物穩定性的影響」為主題參與比賽,探討招牌、隔間牆、管線等建築物非結構物的設置方式是否具有安全穩定性。
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觀察不同建築物招牌、隔間牆以及管線的設置方式,並盡量使用回收的紙箱板、塑膠板、吸管等器材進行實驗,希望能減少因為實驗所製造的廢棄物,努力的愛護地球。
因為過去針對「非結構物耐震程度」主題所進行的研究並不多,所以在紀錄實驗結果、量化呈現上需要很多次的測試與反覆的修正。學生也到台南的國家地震中心參訪,在作品表現上獲得寶貴的建議。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建築物外不同類型廣告招牌的重量與配重都必須分別審慎評估,並以較多的支架支撐,隔間牆的設計不能只注重隔間需求、美觀,隔間牆厚度、高度以及固定方式都會影響隔間牆穩定性,此外,建築物的交接處形式也會影線響管線的安全,當水管、電線、網路線需要跨越不同棟的建築物時,要盡量在低樓層的位置跨越,且管線直接穿過二棟平行建築物架設,比固定於轉角處架設的穩定性更高。
此外,翁郁凰老師、侯依伶老師以理化與地球科學科的跨科課程「光影隨形」,參加教師組的教案比賽,獲得第三名的佳績。
課程源自陽明國中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課程設計跨科結合國中理化與地球科學課程中的光影知識,讓學生藉由自然界對光影的觀察,延伸到身體對光影的感知,探討有光之處,必有影相隨,統整色光的成因、光線的方向對季節變化的影響,總結生活中的光影美感,運用光影的變化,能展現出各種創意的變化與想像。

Happy
Happy
0 %
Sad
Sad
0 %
Excited
Excited
0 %
Sleepy
Sleepy
0 %
Angry
Angry
0 %
Surprise
Surprise
0 %

About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