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甲仙親子手作「小米花環」 用愛圈起滿滿祝福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為鼓勵親子互動,從中獲得正向回饋,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委託伊甸基金會辦理的甲仙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7月18日於那瑪夏瑪星哈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原織原憶,慶豐收」活動。此活動連結在地資源及特色,讓參與的家長與孩子們,能深入了解布農族的文化,也在製作花環的過程中,留下深刻回憶。
家長帶著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乾燥的小米莖桿細心纏繞,並以不同顏色的種子、花朵做裝飾,各個發揮創意與巧思,耐心地完成每一個獨一無二的花環。老師分享,小米花環象徵著部落族人對小米的感恩、對豐收的祈願,也藉此祝福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平安長大。
三歲的小琳,在媽媽的陪伴下,順利完成花環製作的任務。113年9月,小琳經評估,發現有語言與精細動作發展遲緩狀況,因此來到伊甸甲仙據點接受早療服務。社工表示,因主要照顧者奶奶慣用族語,使語言發展較為緩慢的孩子,在接受指令上較難理解,這也使得家人在照顧上,面臨許多挑戰。
經老師們與家長共同討論後,小琳的家長除了積極配合感統運動,以及個別化的療育課程,也願意調整教養方式,並搭配家裡附近的文健站、協會、親子館等進行融合,讓她能夠學習基本的團體規範,也能與文健站的幼童互動,刺激語言能力。在家庭、早療專業與社區的攜手合作下,小琳現在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說話意願,都有顯著進步,令家長十分開心。
伊甸基金會甲仙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主任謝亞芳表示,服務過程中,發現許多家長因忙於工作,無法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但「家庭」卻是孩子在發展中,極為重要且關鍵的場域。因此,伊甸希望透過辦理親子活動,並結合社區資源,提供家長更多支持,建立彼此的親密關係;同時,孩子們亦能在操作中,練習搓、揉、捏等動作,增加手部精細動作的能力。
謝亞芳說,甲仙、那瑪夏等區,因為早療資源不足,且家庭支持較為薄弱,導致許多孩子錯失療育的黃金期。有鑑於此,伊甸成立「甲仙早期療育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個案管理服務、療育服務,以及親子家庭支持性服務等,陪伴早療家庭度過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民眾想進一步了解甲仙地區早期療育服務,可洽服務專線(07)675-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