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住衰弱高齡者「肌」動力 高醫岡山醫院引進智能復健機器人當推手

Hold住衰弱高齡者「肌」動力 高醫岡山醫院引進智能復健機器人當推手 1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相關研究顯示,台灣65歲以上長輩衰弱盛行率介於 5%至17%,而前衰弱比例則高達 23%至47%。這些人雖然沒有嚴重失能的疾病,但日常生活已逐漸感覺體能下降、步態不穩,跌倒與失能風險增加。高醫岡山醫院聚焦高齡長者的衰弱預防與復健,8月20日舉辦「銀得好實肌健康講座」,智能復健機器人也公開亮相供民眾體驗。

「衰弱不是正常老化,可以透過營養及運動顯著減緩」,高醫岡山醫院復健科主任黃怡靜表示,長輩的衰弱徵兆,可從體重減輕、握力下降、步速變慢等顯現,若未及早發現介入,容易演變為失能,無法獨立生活,必須正視及因應。她強調,長者應重視蛋白質攝取,並養成規律肌力與平衡運動的習慣,就能延緩肌肉流失與衰弱症的發生,維持自立生活。

在活動現場,物理治療師許沛瑾帶領民眾進行「站立式運動」體驗,包括椅子反覆起立、抬腿與單腳站立等簡單動作,現場長輩熱情參與,不時傳出開心笑聲。許沛瑾說,許多長輩沒生重病,卻自覺愈來愈虛弱,往往是缺乏運動導致,透過簡易站立運動,可增強肌力、改善平衡感,進而降低跌倒風險。

該院智能機器人復健中心的下肢復健機器人,當天也公開亮相展示。物理治療師陳浩表示,該設備能安全固定行動不便患者的腰臀與膝部,在站立狀態下練習步行,並內建痙攣偵測等防護機制,可協助中風患者更早啟動步態訓練,其20分鐘的訓練強度較傳統高出至少5倍,反覆鍛鍊下肢肌力與平衡,進而重建行走信心。

66歲的「全哥(化名)」,過去從事水電行生意多年,好不容易將孩子拉拔大了,仍值中壯年的他卻不幸中風,因認知力下降,配合復健意願不高,常常訓練5分鐘就放棄,罹病後一年多仍右側偏癱、無法行走。

陳浩說,「全哥」今年3月至5月在該院進行12次復健機器人訓練後,平衡能力、肢體動作及肌力等動作表現都顯著提升,上半身不再歪一邊,也能在家人攙扶下短距離行走,目前仍持續努力復健,期待早日恢復行動力,與另一半安享退休生活。

圖說一:高醫岡山醫院物理治療師帶領民眾進行「站立式運動」體驗,預防衰弱提早報到。圖/高醫岡山醫院提供。

圖說二:高醫岡山醫院下肢復健機器人公開亮相,由患者親自展示復健成果。圖/高醫岡山醫院提供。

圖說三:66歲的「全哥(化名)」進行12次復健機器人訓練後,上半身不再歪一邊,也能在家人攙扶下短距離行走。圖/高醫岡山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