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醫院 到宅復能 照護不減」 急性後期照護轉銜居家復健模式量能提升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因應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及面臨人口結構改變,衛生福利部於110年起推動第九期醫療網-建構敏捷韌性醫療照護體系計畫,本(112)年度由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擔任高屏醫療網區責任衛生局,為持續保障全體國民不論身處何地,均能享有周全性、持續性及協調性之健康照護服務,建構以民眾為中心之全人照護,計畫主軸含括醫療機構間之整合性健康照護、急性後期照護轉銜居家復健模式擴展、遠距醫療及推廣中央政策與法規並辦理相關人員教育訓練,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協調區域內各項醫療資源連結,落實分級照護,以達到提升高屏澎三縣市間醫療服務量能,並強化醫院與社區基層醫療院所間之合作機制。
考量高齡化進展快速且老年人口有多重共病,急性期後失能病人平均住院日數較長,持續佔用急性病床,將大幅造成對醫療體系、家庭及社會照顧之負擔或依賴,故需儘早規劃急性後期之醫療整合照護模式,衛生局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共同推展「急性後期照護轉銜居家復健模式」,該模式建立急性期、急性後期及慢性期病患之垂直整合轉銜服務,針對腦中風、燒燙傷、脆弱性骨折、創傷性神經損傷、衰弱高齡及心臟衰竭六大類病患,於治療黃金期給予積極且連續性居家復健,使病患在最熟悉的環境中透過個別性治療,進而恢復病患功能也減輕失能程度,更降低再住院率及住院費用支出。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陳建甫醫師表示110年居家PAC收案僅有2例,透過輔導承作醫院建立居家PAC作業流程及辦理居家PAC治療師認證課程等策略,克服了交通不便、人力不足及意願不高等因素,從最初僅有屏東基督教醫院與聖功醫院二家院所,努力至今已擴增高達16家承作院所共同執行,承作家數高居全國第一,除醫院外,今年更開創宇泰復健科診所及六龜區的康毅物理治療所兩家社區基層院所加入服務行列,建構醫院與社區基層院所之照護模式,同時也顧及偏鄉民眾照護需求的可近性,本年度截至112年10月居家PAC收案數已成長至278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更於112年醫療網成果發表榮獲標竿醫院典範。
另,聖功醫院居家PAC團隊分享案例,職能治療師以病患生活自理與功能獨立性為最終目標,會先瞭解病患想要改善的日常生活與想要完成的任務,再透過治療活動的安排、實際帶領與家屬協助一齊朝目標努力。越生活化、越貼近個案生活的治療活動越好,像是擦窗戶、擦桌子、洗臉、剝橘子皮、自己吃飯喝水以及戶外行走,病患對於貼近日常生活之職能活動安排接受度且持續性較高,大大提升復能成效。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將持續配合中央政策推廣居家PAC,鼓勵更多社區基層醫療院所及各職類醫事人員共同參與居家PAC醫療群,進一步提升居家復健服務量能,守護高屏澎地區民眾健康。
圖說1:84歲股骨骨折阿嬤,手術後透過居家PAC服務可以助行器完成如廁。
圖說2:病患透過家中毛巾練習指關節復能,促進恢復手部功能。